我记忆中的邮电学校
日期:2018-10-12 00:00:00  发布人:Apple  浏览量:852

1959年6月我初中毕业,由于家中很穷,在记忆中是要经常借米下锅,才有饭吃。那个时候初中学费五元钱左右,都是我在假期卖香干子,卖扯麻糖,推板车赚来的。父母希望我读中专,早点工作赚钱养家,并且读中专是不收费的。那时姐姐在益阳邮电局工作,所以第一志愿要我报考湖南邮电学校。中考后,九月份我被邮校录取。当时邮校地址在先锋厅,我是长话104班学生。宿舍在府后街1号,一间寝室要睡二十多人。每天我总是早起跑步,跑到校门口把多余的衣服往传达室一放,传达室的汤大爹总是笑咪咪的帮我照看衣服,我沿着中山路、湘江边、五一路跑二三圈,回校参加早自习,下自习的铃声一响就跑向食堂吃早饭,早上稀饭、馒头、包子,十人一桌,中晚餐吃饭也是十人一桌。吃饭也不收伙食费,而且尽你吃饱。这可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安心学习。

那时劳动安排特别多,有下农村双抢,到南煤站烧焦炭等。但最主要的是参加南湖路太乙寺新教区的建设活动。当时教学楼用的砖多半是自已建砖窑烧的。砖烧好后要卸窑,把砖从窑上挑到工地。大家劳动热情很高,都争着干。邵阳的同学他们可以挑40口红砖,而我只能挑20口红砖。现在的篮球场以前是操场,当时是小山包,是同学们一锄头一担担挑出来的。挖土打夯101班干得多,他们劳动起来也是干劲十足。记得打夯的八位同学有常德、益阳、长沙的,他们一手拿夯锤,一面高唱打夯歌,合着节拍,边打边移动。打夯歌词是这样写的:

同学那个们嘞!

嘿嘿约嗬,嘿嘿!

来打夯!

约嗬约嗬,嘿嗬嘿!

鼓足那个劲头!

喂那喂之约,嘿嘿!

呀喂之约,往前走那!

嘿嘿!约约!

有唱有合,虽然很累,但很快活。当时我们学生生活真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是亲眼看着旧教学楼从挖地基到一座长108米苏式大楼建成的。新教区基本上是从坟地和荒山上建起来的,周边有许多挖的坟坑,第二学期漆黑的夜晚搞紧急军事训练的时候,还有同学掉到坟坑中。挖出的棺材有的木质很好,就用来加工门窗。那时的人胆子大,教学楼楼道的水泥预制板用竹子来代替钢筋。这也许是旧教学楼后来拆除的原因吧。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108米长的苏式教学楼就拔地而起,在长沙也算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了。第二学期的课是在新建的大楼里上的。寝室也在大楼里,几十人一间。从先锋厅搬家到太乙寺新校区的劳动我们也参加了,搬家的东西不多,课桌椅,床铺等,用板车拖,那时连夜赶时间搬家,我是推板车的,走到书院路,瞌睡大,一边睡觉,一边跟着板车走。人累了,走路都可以睡觉。

学校的纪律是很严格的。第二学期发生了一件现在想起来都痛心的事情,学生会主席周某某偷了一块体育计时的跑表,并且变卖了。学校给他的处分是:开除,逮捕法办。并且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宣布了这一情况。它告诫大家: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要伸手拿。记忆中当时考试时没有舞弊的情况,平时也没有逃课的现象。大家都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当时建国不久,祖国建设需要大批建设人材,湖南邮电学校也准备大发展。师资力量缺乏,就自力更生自己培养教师。于是从各班抽调十多位成绩好的同学,准备保送到全国五所邮电大学去培训。我的班主任是张淼兴老师,我在班上成绩是第一名,七门课程平均97分,其中三门数学科目均为100分(代数、几何、高等数学) ,所以把我抽调到武汉邮电学院专门培训数学,学成后返校当数学老师。这样从1960年下学期起我就离开了湖南邮电学校。

人生就是这样巧,离校后在学习和工作了近二十年后,在外转了一圈,1979年底我又被调回邮校当老师,又回到了邮校的起始点。我教过的成百上千的学生中许多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了现在邮电企业的中坚力量。或者创业在其它地方成了优秀人材。这是令人十分欣慰的事情。这一生没有虚度!谨以此文纪念母校建校六十周年!


                                                                  李铁汉

                                                               2018年国庆


核发:0 点击数:852 收藏本页